汝南县金铺镇是“鸡黍之约”故事的发生地。东汉时期范式与张劭一诺千金、生死相交的故事,让“诚信”二字在这里有了千年的厚重底蕴。千年流转,诚信之风依然浸润着这片土地,影响着当地的民风民情。
近日,一个发生在“鸡黍台”下的现代诚信故事,在金铺人民法庭法官的见证下,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在纠纷得以化解后,原告刘某专程将一面印有“主持公道 伸张正义”的锦旗送到办案法官王睿手中,对法官耐心细致、为民解忧的工作表达了诚挚谢意。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,是法官将地域文化与司法调解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,既维护了债权人权益,也让诚信文化在新时代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,展现了基层法官深耕乡土、情法兼济的为民情怀。
原告李某在汝南县经营一家物流公司,被告张某是公司货车司机。2024年12月,张某驾驶货车发生交通事故,致使路旁行人汪某受伤,后经抢救无效死亡。事故发生后,为寻求逝者家属谅解,张某与家属协商在民事损害赔偿之外另行支付7万元谅解金。由于资金紧张,张某向李某借用了7万元,并写下欠条约定后期一定偿还。然而,在取得逝者家属谅解后,张某却一直拖延还款。李某多次催要无果,无奈之下将张某诉至法院。王睿法官接到案件后,考虑到案发地金铺镇正是“鸡黍之约”诚信故事的发源地,诚信文化在此地源远流长,深入人心。
王睿法官决定以“重承诺、守信义”的传统美德为调解突破口,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调解过程中,王睿法官既讲清“欠债还钱”的法律规定,又以“鸡黍之约”典故阐释诚信道义,让张某明白李某在其危难时的援手不仅是情谊,更是信任。“人与人交往最看重诚信两个字,咱不能让老祖宗的美德在咱这儿丢了。”法官的话语句句戳中张某内心。在法官情理交融的劝说和诚信文化的感召下,张某当场向李某表达了歉意并还款2万元,就剩余欠款与李某积极协商。最终,双方就还款金额、方式和期限达成一致意见,这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。
一面锦旗,一份认可,更是司法的温度与力量的体现。汝南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汲取和运用汝南本地“鸡黍之约、诚信文化”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,让传统诚信文化在司法实践中焕发光彩,用心用情调处每一起纠纷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,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贡献司法力量。